#義當知 好吃潤餅&清明節吃潤餅的由來
春秋時代晉文公當政時,為了紀念忠臣介之推而訂的寒食節。
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,在忠臣介之推保護下流亡外地。他們迷途在深山幾天幾夜,重耳餓得發昏。介之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,用火烤熟送給重耳。重耳吃完後,才知道肉是介之推的,他感動的說:我以後要怎樣報答你呢?
介之推說:「我不求報答,只希望你不要忘記,日後登基,要多想強國利民的政策,做一個清明的國君。」
重耳流亡19年後,終於回國接班,就是春秋五霸的晉文公。晉文公封賞了流亡時期與他同甘共苦的臣子,唯獨忘了介之推。有人替介之推叫屈,晉文公憶起舊往,內心有愧,馬上派人去請介之推上朝為官。但是,介之推一再推辭。於是,晉文公親自出馬,介之推賞了閉門羹。後來,介之推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。
晉文公派軍上綿山去搜索,沒有找到,最後採用放火燒山的建議,三面點火,留下一方,等著介之推出來。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熄滅後,還是不見介之推。上山勘查,發現介之推母子合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,已經身亡。
晉文公悲痛萬分,望著介之推的屍體哭拜,發現介之推軀體堵著的柳樹洞裡有片衣袖,上面寫了一首血詩:
割肉奉君盡丹心, 但願主公常清明。
柳下作鬼終不見, 強似伴君作諫臣。
倘若主公心有我, 憶我之時常自省。
臣在九泉心無愧, 勤政清明復清明。
晉文公看了血書百感交集,安葬介之推母子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,為紀念介之推,全國百姓禁火三天,將這一天訂為「寒食節」。後人為紀念每逢寒食節,大家禁止燒火,只用麵粉和著棗泥裹蔬菜為食,是潤餅的前身。
義氣小編幫大家整理台灣好吃的實用潤餅情報,若有掛一漏二還請見諒。